項目信息
項目名稱: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教育館設計
項目地點:中國,深圳
建筑設計:HID華文國際設計 、博廈
室內設計:HID華文國際設計
設計總監(jiān):Hoven 練華文
創(chuàng)意策劃:樊曉宏、樊旭乾
展陳設計:像素狂潮
設計面積:1850平方米
完工時間:2021年9月
材料:富家石亞克力人造石、麗新人造崗石、信諾鋁質穿孔板、慕瑞木地板
項目攝影:如辰
HID華文國際設計
以設計參與環(huán)保征程
一個塑料袋地球降解需要 20年一個易拉罐地球降解需要80年一個玻璃瓶地球降解需要4000年……
當生活垃圾的分類與回收利用在全世界被越來越多的關注,資源、城市與人的共生關系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議題,科普教育館設計在此過程中HID華文國際設計以建筑與室內設計的途徑參與其中,打造了深圳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教育館。 作為國內首個以上述內容為主題的藝術化公共空間教育展館,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教育館肩負著向公眾傳遞環(huán)保與資源分類回收利用的重要知識,倡導更多群體關注環(huán)保事業(yè),踐行可持續(xù)環(huán)保理念的重要使命。
科普館位于深圳市福田區(qū),為地上一層、地下一層的單體建筑,由一棟廢棄的建筑經HID華文國際設計歷時十一個月改造而成。從建筑到室內、從空間設計到展陳,HID用設計為城市、空間、資源與人建立連接。
拆解、重構 | 發(fā)光的盒子
科普教育館設計師將原有建筑拆解、重構,將若干個盒子連接構成建筑主體,完成了部分區(qū)域由室外轉化為室內空間的過程,盒子的相互連接最終將原建筑散落的碎片式空間融合為統(tǒng)一、整體的展示性室內空間。重構后的建筑主體宛若發(fā)光的盒子,在暮色中散發(fā)光芒。
通透的落地幕墻模糊室內與室外的界限,科普教育館設計讓陽光與自然最大程度流入室內,身臨其境感受自然的魅力,通過物質的透營造空間組織的透明性。
形態(tài) | 創(chuàng)造感知體驗
剝離建筑結構與所有裝飾形態(tài),空間是最終的載體,科普教育館設計師將流線與序列打散,重塑空間。曲線、圓弧、傾角粘結構建戲劇性的空間體驗。
超大型沉浸式LED成為序廳空間的視覺中心
“白” | 空間的轉折
“白”不僅包容所有顏色,也是所有顏色的放空——無。展廳設計設計師以“白”作為空間的主色調,在空間上用“白”構建空間,也用“白”去鏈接空間中的每一處轉折,綿延流動。剝離繁復色彩的紛擾,弱化物質性,留下最純粹、自在的空間體驗。